您的位置:装保镖 >装修干货 >监理动态

疫情之下:家装回归用户

13223人已浏览     时间 : 20-03-02

导语:一个长期存在的共识是:大型公共事件必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从感性层面来说,灾难性事件在肆意张扬其破坏力的同时,也用高昂的代价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活在当下”的领悟、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与眷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装需求的嬗变便高度诠释了这一情感影响,业内外人士调查分析发现,疫情爆发后,居家隔离的人们比以往更倾向于把“房子”和“家”等同起…

一个长期存在的共识是:大型公共事件必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从感性层面来说,灾难性事件在肆意张扬其破坏力的同时,也用高昂的代价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对“活在当下”的领悟、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珍惜与眷恋。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家装需求的嬗变便高度诠释了这一情感影响,业内外人士调查分析发现,疫情爆发后,居家隔离的人们比以往更倾向于把“房子”和“家”等同起来,更追求家装的品质化、智能化、个性化,高品质家装产品需求上涨。

疫情催化人们对品质装修的需求

事实上,对许多人来说,“回家”仅仅指的是回到由家庭成员共同组成的情感意义上的家,而不是回到居住的“房子”里,如果房子里没有家庭成员,那么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住所而已。同样,当代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也很难把租来的房子当成家,对他们而言,真正的家在千里之外。

“房子”和“家”的这种割裂由来已久,除了受传统家庭观的影响,还和中国住房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前,住房是相当稀有的物品,公开数据显示,直至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有3.6平方米,缺房户达869万,占城市总户数的47.5%,近一半城镇居民无房可住。那时的住房拥挤、简陋、晦暗,只能作为满足基本生理需求的栖身之地,居民尚未产生“装修”的概念,更遑论通过装修把房子改造成理想中的“家”的模样。到了改革开放后的80、90年代,城镇居民获得住房的主要方式是等待国家建房、单位分配,住房依旧稀缺,而农村居民还广泛住在自建的土坯房里,装修仍是一个陌生而奢侈的概念。

直到二十一世纪,商品房兴起,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家装行业才逐渐显现雏形,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蓬勃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2018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突破40平方米,消费升级浪潮迭起,家装市场规模超过4万亿,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生理需求,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和归属需求,不仅要“有房住”,更要“住得好”,越来越倾向于把个性化的喜好、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对幸福家庭的向往融入到家装需求中。

当房子不仅承担着居住的功能,而越来越成为人们展现审美、培养兴趣、开展社交、陪伴家人、享受生活……甚至表达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房子”将渐渐蜕变为人们心目中独一无二的“家”。

如果说消费升级让“房子”和“家”的概念开始融合,那么此次疫情便极大地加速了这一趋势,并将最终给家装行业市场带来巨大的改变。

疫情期间,广大漂泊在外或终日奔波于工作的中青年们拥有了空前富余的居家时间,往昔被外界分散的注意力不得不落到居家生活中,此时,家装品质将极大地影响居家生活、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甚至直接决定居家办公白领们的工作效率。加上疫情催化的及时行乐、珍惜家庭等情感的苏醒,人们将更重视家装的品质,对“房子”和“家”的融合有更深的体会。

2003年非典过后,人们对房子南北通风的装修需求大涨。而此次疫情过后,业内人士认为,人们将更青睐环保装修和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是一个趋势,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马桶、扫地机器人等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在漫长的隔离生活中,人们发现,智能家居产品不仅让居家生活更轻松、便捷、舒适,还有利于减少家庭成员因为家务而引发的争吵,有些产品甚至还能作为人性化的陪伴、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上一篇:装保镖装修监理最靠谱的第三方监理 上一篇:装修预算审核合同审核

相关推荐:

评论(共0条)

最新评论

申请装修监理